19300001132609130406991302470_950  

 

這一個月,有機會跟大眾分享了幾場次「親子關係」的議題,

很特別的是,從家長場次中,明顯感受到大多數家長反應出無奈的感覺;

而我與孩子分享時,亦感覺到孩子在面對家長時,是那樣地無所適從。

這樣的現象中,讓我不禁思考,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讓親子彼此之間都卡住了,甚至是動彈不得呢?

 

從我跟一個孩子的對話,或許可以探知一二。

最近手邊的孩子和媽媽有一些衝突,

孩子開始懷疑媽媽是不是不愛自己了,

然而,當孩子冷靜下來思考後,卻又覺得,其實媽媽很愛自己,

只是媽媽愛自己的方式跟孩子想要的方式不一樣,

這樣的落差讓孩子感到困惑,陷入了沉思當中。

 

是的,我想確實就是如此!這幾年的諮商工作中,

往往分別跟父母及孩子面對面時,

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父母對孩子那份濃密地愛,

然而,孩子卻感受不到這些,

只能覺察到父母的嚴厲、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要求、不滿足……。

從中穿針引線的我,總是要花很多力氣讓彼此看見關係中的可貴,

讓親子間可以更清楚地感覺到那份濃密地愛,

讓彼此的互動模式有機會鬆動、改變。

 

然而,為何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不滿、束縛、要求,

都是滿滿地規定與教條呢?

原來,那些都是父母「關心」孩子的方式,

而這些方式背後想要傳達的,

其實都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以及期望孩子未來可以有美好的人生,

不要辛苦的生活著。

但是,孩子只能看見很表層的行為表徵,

而接收進來的才會都是負向的感受,

久而久之,親子間的距離自然就越拉越遠了。

 

有法可解嗎?有的,確實有!

最近,身邊的朋友剛好有一些經驗與對話,

讓彼此關係產生微妙變化,而這樣的變化,讓朋友們的感情更加深厚。

事情是這樣的(以下用小明、小華來稱之),

小明十分關心小華的狀況,

關心的程度跟方式很多時候已經讓小華感受到壓迫,

小明花了很多時間跟力氣設法要協助小華解決他目前所遇見的困難,

這卻讓小華產生能力不被信任的感覺,

小華清楚地感覺到事情若繼續這樣發展下去,

小明只會耗費更多力氣,卻無力改變些什麼,

可能因此而產生對小華的斥責(都不願意聽我的建議才會讓事情越發不可收拾、我都為你做這麼多了,你怎麼還是沒有因為我的用心良苦而改變自己),

或是自責(我怎麼沒有能力協助朋友解決他的問題);

小華則會開始覺得小明很煩,管自己太多,

甚至有可能因為太過於壓迫而與小明保持距離。

因此,兩人有了一些對話。

小華很清楚地讓小明知道,他可以感受到小明對自己的關心,

很感謝小明情義相挺,然而,小明所做的一切,卻都不是小華需要的,

小華很直接,不帶情緒地告訴小明,

當小華需要小明幫忙時,一定會開口告訴小明,

小明只需要「相信」小華有能力可以解決問題,

這樣就是對小華最大的幫忙了。

 

原來,只要「相信」就夠了,無需多做些什麼。

 

我的孩子,在陷入沉思後,決定要回家跟媽媽好好聊聊,

讓媽媽知道,他可以明白媽媽是愛他的,

只是這不是他要的愛,並讓媽媽知道,他要的愛是什麼樣子的。

 

當彼此可以有這樣直接、明確,不帶情緒的對話時,

就可以用彼此喜歡的方式來互動,傳遞愛,

讓心與心更貼近,關係亦可以走向更穩定、融洽的發展,

同時彼此也無須耗費太多力氣在無謂的事情上,

進而減少誤會、衝突的發生。

 

愛,並不是束縛,而是信任與理解。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蘇郁玫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