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命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也有人說,我們要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深情地活著。但是,如何活呢?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真的就是一個個孤獨的個體。因為你所有的感受只有自己能夠體會,而且這一生的路,沒有誰可以陪你從頭走到尾。但是,我們一直都在忽略這個事實,一直不願意去接受。所以,我們要靠在外抓取工作、抓取愛人、抓取父母、抓取孩子等等,來消除自己的孤獨感。有些人很快樂,他這裡靠不到,就去那裡靠,到處去找依靠。但是,如果方法都用盡了,到處靠都靠不到的話,我們就必須回到自己的內在,學會跟自己的孤獨相處。」
~~張德芬<遇見一個人的圓滿>
…………………………………………………………………………
多年前,我拜讀了德芬老師的第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
當時經歷的苦,很澀!
有些話想吐出口,卻感到話語在胃裡翻騰攪動,
不知從何說起,然而,卻又渴望共鳴,渴望解脫與超然。
書籍成了我最好的無言陪伴,
往內拆解的苦澀成了最好的禮物。

今年這本新書裏頭,
有段話是這樣的「有內涵的人一定吃過苦,但吃過苦的人不一定有內涵。」
這世界上,苦過的人很多,
有些人因此而枯萎,有些人卻更茁壯,
把指頭指向別人,說著誰誰誰傷害了我,導致了如何如何,看似比較輕鬆,但也不見得好過。

超脫那些受害者角色,你是有選擇權的,
當意識到自己有選擇權時,你是有力量的,
如果這是一場人生的劇碼,我們也參與在其中,參與了這場演出,是如何共構了這樣的互動模式?

舉例來說吧!
當他選擇了別人,她傷心欲絕,
但是當他想念她又開始聯絡時,
她仍說服自己以平常心與對方互動,而他繼續放餌,
她繼續吃著帶著鈎的餌,滿嘴鮮血,
再度委屈,失落、糾結。
持續怪他,可以!
但於事無補,往內看看這個失落的自己,
明知這是帶鈎的餌,卻選擇一再地劃破自身,
是什麼讓你無法轉身?
內心的那份委屈,可曾停留下來好好關照和撫慰。

她訴說著母親偏心,大小事她來處理,
金錢她來供應,可是母親卻關心著兒子,供應著兒子金錢,她做甚麼總是被母親嫌不夠好,不夠妥當。
她可以選擇繼續停留在這樣的模式裡委屈與不平,
母親的嫌棄推不走她,反而讓她付出更多;
但她也可以帶著愧疚感地拉開距離,
讓自己擁有內心的空間,
用行動讓母親知道「嫌棄」推走了她,
視情況決定要再拉遠還是靠近。

要這麼做很不容易,有好多的承擔,
承擔那些失落、愧疚、責難…,
然而,把自己過好,不是自私,
是讓我們不再從她人身上建立存在感和安全感,
否則付出容易成為需索
「我對你有多好,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很多的親子、友情、伴侶關係失衡就來自於此。

書裡面有一句「親愛的,在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你不需要透過付出愛,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
有時候面對有些「過度付出」的當事人,
我會說「你有對別人好的能力,傾聽和關心別人的能力,而且做得非常好,這個能力能否轉回來用在自己身上。」
是的,因為不習慣,所以才需要練習,
練習和自己的思想、情緒、身體相處,
你會發現你的內在力量比你想像的、以為的,來的更加強大
甚至,接受自己的「壞」,才能變得更「好」。

有人說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那麼心的旅行就是讓心回家,
重新安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不再漂流,
或是就算漂流,也能悠然自在地看著風景,不驚不懼。

敬那些勇敢的我們!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許惠雅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