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陪你聊心、療心-心理師在偏鄉(五)-我不是壞孩子。黃敬傑 諮商心理師】

每當往返偏鄉和居住地的旅途中,我都喜歡戴著耳機聽歌,歌單中除了自己喜歡的歌曲外,有些是我輔導的孩子們所推薦的。每個孩子們所推薦的曲風和歌手都不同,有些人會推薦浪漫的情歌,有些則是搞笑的輕快歌曲,他們所推薦的歌常會在我心目中變成特定孩子的主題曲,一聽到就會聯想起和那個孩子互動的過程。

在我心中有主題曲的孩子們,有一位特別喜愛金曲歌王林俊傑的歌。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畫了一幅圖來自我介紹,圖中他在舞台上載歌載舞,台下有許多支持他的觀眾與歌迷。他告訴我,他未來的夢想就是像林俊傑一樣,能在舞台上唱歌給喜歡自己的人聽。

有這樣夢想的孩子大多人緣都不會太差,因為他們很重視友情也喜歡結交朋友,人際問題通常不是這種孩子的輔導議題,但他卻是因為暴怒毆打同學而被安排與我見面。

「他笑我爸爸是壞人,還說我是壞人生的壞孩子,會帶壞別人…」詢問孩子動手的原因後,他這樣告訴我。這孩子來自一個父親有多次家暴紀錄的家庭,雙親離異後目前跟著媽媽同住,父親則是偶爾會前來探視。在和孩子談論到父親時,他曾說「我很恨我爸爸,因為他一喝醉就打我和媽媽」、「我長大以後像誰都行,就是不要像我爸那樣」,可以看出他對父親的印象與情感是明顯負向的。

這個孩子對於別人議論他的家庭是相當敏感的,這樣的敏感或許部分來自於他對家庭現況的缺憾與自卑。只是當同學們也是自家的左鄰右舍時,家庭狀況在同儕間也就不會是秘密,於是在這次和同學的口角衝突中,那句嘲笑話成了擊垮孩子理智的關鍵話語。

孩子對於出手打人的行為感到懊悔,他懊悔的是自己原來會出現像爸爸一樣的暴力行為,有如直接印證了同學批判他的話語。「原來我真的是一個會打人的壞小孩,就跟我爸一樣壞」,孩子萬分沮喪的為自己的行為下了註解。

「雖然你討厭爸爸的行為,但是他再怎麼壞,其實你還是很愛他的吧?」不知哪來的直覺,我這樣問他。孩子楞了一下,低頭沉思後回答我「爸爸對我們再怎麼不好,他還是我爸爸,我討厭別人說他是壞人。」

「這樣說的話,你打人是因為你真的像爸爸那樣有暴力傾向,或者只是你急著想維護家人的形象而失去理智呢?」我再問他。

「我想應該是心急想叫同學馬上停止嘲笑我爸而生氣打人吧」他說。

「那你這次打人和爸爸以前打人的原因就完全不同囉,你還會覺得自己像爸爸那樣壞嗎?」我給他最後一個提問。

「我懂了,雖然打人的行為都一樣,但是我不像他是把別人當出氣桶亂打人,我是為了不想讓爸爸被別人恥笑而生氣出手。」孩子如釋重負的表情說明他重新整理了對自己的覺察。

進行到這邊,孩子開始有動力和我討論如何負責與善後這次的事件,從他勇於為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來看,即便他無法選擇自己出身的家庭與雙親,也難以阻絕別人談論他們家的狀況,但我深切相信這個孩子長大後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一條擺脫父親陰影的嶄新道路。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