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與一所國小合作的輔導方案中,
遇到兩個很愛下象棋,棋力也不錯的小朋友,
一個9歲,一個12歲。

9歲的孩子很聰明,也對自己的能力很自負,
令師長頭痛的是每當他的表現優於同儕時,
總是過度的炫耀自己的成績,
甚至取笑挑釁比自己表現差的同學,
常因此與同學衝突而影響人際關係。

12歲的大孩子個性溫和但學習能力較差,
因為課業表現不佳總是對自己缺乏信心,
遭遇困難的事情很容易放棄或逃避,
唯獨在下象棋的時候充滿自信,
和平常畏畏縮縮的態度大不相同。

碰巧近日兩個孩子一前一後前來輔導,
輔導後我特地把他們都留下來對弈一盤棋。
棋局開始前,我詢問雙方當下的自信程度,
他們都表示自信滿滿,小的原本就睥睨對手,
大的更覺得以自己不可能輸給學弟。

棋局展開後雙方的棋力不分軒輊,誰都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優勢,隨著時間拉長但雙方依然處於僵持。
此時學弟逐漸顯得不耐煩,每走一步棋就出言刺激對方,
例如「我現在走這一步你肯定無法破解,要不要我教你怎麼走啊,哼哼~」
或者「我現在佈的局你不可能看懂,等下你就會輸了,嘿嘿~」之類的話。
反觀學長則是面色凝重,甚至在落棋之際出現猶疑的神情。

此時我喊了個暫停,詢問雙方在當下的想法和感受,
學弟面帶蔑色的表示能和學長拉鋸而不落下風,
表示學長沒有比較厲害,等一下絕對能擊敗他;
學長則是板著臉說雖然學弟的棋力比預期中強,
但絕不想輸給態度挑釁的學弟。一時之間,
雙方呈現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似乎快要從文爭變成武鬥。

於是我給了這個棋局一條新規則,
雙方在每次落棋之前必須稱讚對手一句話,
而且態度要足夠真誠使對手願意接受後才能走棋。
畢竟彼此之間互不欣賞且氣氛緊繃,
一開始要雙方想出稱讚對方的話遠比思考棋步來得困難許多,
有時勉強擠出一句稱讚語,但不甘願的態度卻讓對方不願接受。在我對新規則的堅持下,兩人慢慢放軟各自的身段,
稱讚的內容也逐漸從「你很帥」、「你很酷」這種籠統的表述,轉變成「你剛剛下的那步棋讓我原本盤算的棋步都落空了,
你真厲害!」這種具體且精確的稱讚語句。
這樣的轉變除了讓緊繃對立的氣氛鬆弛下來,
也明顯感受到兩人逐漸變得惺惺相惜起來,
最後棋局對弈至雙方各自損傷殆盡之際,
才由學長在最後幾步棋路上分出勝負。

棋局結束後我再詢問雙方對這盤棋的感想,
學弟說原本滿腦子就是想著很快要擊敗學長來證明自己真的很厲害,
可是一路處於僵持拉鋸讓自己越來越著急,
便出言刺激對方想造成學長失去冷靜而出現破綻。
在加入新規則之後,才發現學長在言語刺激中仍然保持沉著沒發脾氣,不禁欽佩學長所展現的風度,
最後自己輸了卻心服口服,很高興能和學長下了這盤難忘的棋。

學長則說一開始其實有點輕視學弟的棋力,
但沒想到竟然學弟能和自己一路僵持,
在遲遲無法取得優勢後越發心慌,
尤其在學弟不斷的言語刺激下深恐一個失誤就敗在對方手上被恥笑。當時對學弟的感覺是頗為厭惡的,
只希望趕快力壓學弟取得勝利來封住他的嘴巴。
但被要求稱讚才能落棋之後,想到學弟這麼小年紀已然能將象棋下得如此高明,
完全無懼對手是大了三個年級的學長,
也不禁欽佩學弟的聰明、自信與勇氣。
最後險勝了此局固然高興,
但更開心的是能與學弟有這場精彩的較量,
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也累積了一次難忘的成功經驗。

看著兩個孩子有說有笑的離開輔導室,
離開前還相約放學後一起打羽毛球,
我很開心在一場棋局中促成了一段友誼的發生,
也看到孩子們經歷了從不同角度欣賞人的正向體驗,
或許他們日後會忘記當天各自的輔導過程中和我聊了什麼,
但肯定難忘這場9歲對上12歲的棋局。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