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戲院重溫了一部名氣極大的老電影—「鋼琴教師」,
這是一對互相捆綁著的母女,
看似緊密連結卻也造成彼此的窒息。
 
劇中有一幕極為貼近的敘說了母女之間彼此的關係,媽媽要求已經成年的女兒每天下班後一定要準時回家,
當他沒有準時回家時,
媽媽就會使用電話連環奪命叩,
也在女兒回家時斥責他一番甚至打她,
媽媽時時刻刻要監督著女兒的一言一行,
也用「愛」去捆綁住女兒,女兒其實是難受的,
卻也逃不開,彷彿就是坐牢一般。
 
對於媽媽來說,女兒是他的驕傲,是他生存的價值,是他最重要的人際連結,也可能是他自我的延伸,
這樣的延伸卻越過了女兒自我的界線,
所以兩人就死命的綑綁在一起,
女兒也變得沒有比較一般的人際互動,
她不知道如何與同事或他人互動,
冷冰冰的沒有溫度,他最擅長的人際模式就是「控制與被控制」,
在人際中她只懂得如何去控制他人,
當發現無法控制他人時就冷漠以待或是努力成為被控制者,
當女主角只剩下這一種人際互動模式的時候,就導致了他生命的悲劇。
反觀現在的華人社會裡,也常常見到父母親用「愛」去綑綁著自己的孩子,
當父母親死命的介入孩子的生活,
看似非常關心他生活的一點一滴,
但其實就是剝奪了孩子探索自己及接觸世界的機會,也弱化了孩子自我的強度,如此,孩子雖然會留在父母身邊,
但是他在世界生存的能力卻弱化了(譬如:成為媽寶型的成人),
更可怕的是,孩子不會因為自己的無能而反省自己,卻把自己的無能及挫敗都歸咎於父母親,怨恨父母,這就不是愛孩子,反而是害了孩子。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連廷誥 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