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取向實踐認證課程
第二屆開始招生囉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感於合作取向實踐在後現代對話領域的貢獻和影響,特別在2013年開幕之初引進「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証課程」提供給在台有興趣進修的人士,希望藉此認証課程可以有系統的學習合作取向實務的核心理念、實踐、及重要哲學觀。這些理念已在全球廣泛運用到諮商、醫學、教育、研究、組織等領域,預期將擴大其影響力轉化至更多層面。
「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證課程」是由休士頓加維斯頓中心(Houston Galveston Institute,http://talkhgi.org/index.htm)以及陶斯後現代學院(Taos Institute,http://www.taosinstitute.net/)共同主持發展的一項培訓計畫,已在北美、南美及歐洲許多國家分別展開訓練課程,亞洲地區目前由台灣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首先引進。
第一屆的合作取向實踐夥伴已經在2015年11月完成歷時兩年多的訓練,走了兩年三個月的訓練,對他們而言這樣的訓練究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以下是一些學員的分享:
「這不只是一種技巧的學習,更提供我去「活出」後現代哲學的機會。學習的歷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學習亮點。」
「系列的工作坊,搭配文獻閱讀、小組討論、團督,這是一個既強調創意與自發性又提供紮實基礎的長期訓練課程。」
「與同樣對後現代與對話有興趣的伙伴一同浸泡、學習,建立屬於我們的社群,是我最喜歡的部分!」
「參加認證課程讓我重新對自己過去所學有了反思跟整合,更清楚自己可以成為怎樣的一個助人工作者。」
每次上一般的課程或其他工作坊後,當時都總是很有感的身體力行二天,但總是很快就打回自己的原型,然而認證的學歷過程中,因為每個月被「逼迫」要跟夥伴們至少有一次將「合作」、「後現代」拿出來好好跟自我連結並仔細咀嚼複習、反思一番,在這樣不斷的前進後退的過程中,雖然不能說我有很好的改變,但是至少我可以很自我感覺良好的說:合作取向的認證學習過程,其實讓我在無形中對很多生活認知甚至在生命哲學上有很多反思與調整,而這樣的調整我覺得對於我自己、我的家庭、我的親子關係、我的諸多面向的工作、甚至對於人生哲學的態度都有了很大的彈性與空間,我想這樣的轉變對我而言是正向的,是開心的,是感謝的.....
關於「慢學」—慢,才浸泡得出後現代的況味;慢,才有時間體會;慢,才有安靜;慢,需要勇氣。
關於「合作取向帶來的影響」—幫助我更細緻地關注學生、個案;為我打開更多視野;包容自己與家人;提升我的助人工作的「哲學功」。
這是一段在生活中實踐「合作」的歷程,緩慢,踏實。
「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證課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創新與變化的實踐,對於如何好好學習、慢慢學習、學得扎實、學得貼近自己,一直都是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在努力思索與嘗試的方向,我們也祝福您一樣能從課程發現它對自己的好,期待您的加入!
- 課程規劃
「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證課程」是一個為期兩年半多,總計176小時(不含選修)的密集課程。第一屆的課程已於2013年9月開始進行,於2015年11月完成。第二屆的課程會從2016年11月開始,進行到2019年6月底,課程內容包含了後現代哲學、社會建構理論、合作實踐、反思過程,以及對話中的關鍵概念等。進行的方式包含七部分:
- 工作坊(108小時):共有六次的三天工作坊。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合作取向、後現代哲學、社會建構學說等。
- 導師時間(36小時):將有十二次,由熙琄老師邀請台灣合作取向認證團隊老師帶領學員對指定閱讀、工作坊學習等內容進行深入討論及反思。
- 督導課程(20小時):將有五次,每次四小時的團體督導討論。透過督導課程的討論以及反思歷程,協助學員深化課程內容。
- 小組時間(每月一次,二到三小時,不計入結業時數):透過學習小組(每組約三到四人)共同對閱讀資料、工作坊、學習歷程的反思及討論,將理論實踐到行動之中。小組在每個月的聚會之後,需撰寫簡要的反思紀錄,由熙琄老師閱畢給予回饋。
- (選修課程)國際工作坊(30小時):參加本課程的學員可獲邀參加每年六月在墨西哥由休士頓加維斯頓中心(Houston Galveston Institute)與中美的GCE機構聯合舉辦的International Summer Institute(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到次週週五,共6天的會議),參與者可以有長達一周的時間沉浸在與來自世界各地對合作取向有興趣的同好交流。(此部分費用另計,詳見大會訊息,認證學員在會議註冊費上有折扣)
- 作業:指定書籍的閱讀,及提交一篇合作取向實踐的文章並進行發表。可以是個人獨立撰寫一篇,也可以是學習小組協力完成一篇。
- 報告發表會(12小時):合作取向實踐報告的發表。
- 完成課程並符合資格者,將於課程結束擁有由休士頓加維斯頓中心(Houston Galveston Institute)、陶斯後現代學院和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共同頒贈介業證書。 所以此認證會是三個中心一起合作頒發的研習證書。
- 時程安排
時間 |
課程 |
講師 |
2016/11/27 0930-1230 |
啟程,始業 |
賀琳.安德森 (Harlene Anderson)/視訊 吳熙琄(Shi - Jiuan Wu) 王孟甯、詹宗熙、蔡伯鑫 |
2017/3/17-19 |
合作取向的實踐(一) |
賀琳.安德森 (Harlene Anderson) |
2017/9/9-11 (Sat-Mon) |
開放式對話 在社會網絡中與醫療的開放式對話 |
亞科.賽科羅 (Jaakko Seikkula) |
2017/秋天 |
社會建構的邀請與實踐 |
肯尼斯.格更 |
2018/3/9-11 |
後現代哲學闡述: 從後現代觀點談倫理觀及關係中的責任 |
席拉.麥娜米 (Sheila McNamee) |
2018/10/19-21 |
反思理論: 揭開被忽略的聲音的對話 |
莎莉.聖喬治(Sally St. George)、丹尼.沃夫 (Daniel Wulff)、吳熙琄(Shi - Jiuan Wu) |
2019/3/15-17 |
合作取向實踐(二) |
賀琳.安德森 (Harlene Anderson) |
2016/11-2019/6 |
導師時間(共十二次) |
台灣合作取向認證團隊老師: 王孟甯、詹宗熙、蔡伯鑫 |
2016/11-2019/6 |
督導課程(共五次) |
吳熙琄 (Shi - Jiuan Wu) |
2019/6/29-30 |
報告發表會 |
|
- 講師介紹
賀琳.安德森 (Harlene Anderson): 世界合作取向理念與實踐創始人。
席拉.麥娜米 (Sheila McNamee): 世界推動後現代思維在關係責任之反思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對後現代研究有特別深刻的引領。
亞科.賽科羅 (Jaakko Seikkula): 芬蘭首度將對話運用在精神醫學領域的創始人
肯尼斯.格更(Kenneth Gergen): 世界社會建構學說創始人。
莎莉.聖喬治(Sally St. George) 及 丹尼.沃夫 (Daniel Wulff): 美國和加拿大社工與家族治療課程設計整合的開創者,對質的研究和後現代思維整合具領導地位
吳熙琄(Shi - Jiuan Wu):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始人,台灣後現代思維運用在華人心理治療專業領域和生活當中的推動者。
王孟甯(Meng-NIng Wang):對後現代思維及合作取向有著深刻體悟的家族治療師及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
詹宗熙(Chung-Shi Chan):帶著對後現代思維的喜好與敘事的實踐穿梭在台灣東岸與海峽對岸的臨床心理師。
蔡伯鑫(Po-Hsin Tsai):不僅努力投入後現代思潮更深刻實踐在醫療領域中的精神科醫師。
四、其他說明
1.第二屆課程預計於2016年下半年展開。
2.工作坊將備有現場中文即席翻譯。
3.六次工作坊除本認證課程學員外,也會對外招收單次課程的學員。
4.課程人數: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證課程20-25名。(人數未達10人將暫不開課)
5.課程費用:105,000元,可分三期繳交。
6.報名資訊:意者請填妥報名表寄至 shijiuanwu@gmail.com ,劉小姐。
7.本中心保留課程規劃、師資調整及其他未盡事宜異動之權利,如有調整以本中心公告為準。
報名表
您好:
很高興您決定開始來填寫這份報名表,因為需要填寫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在您開始動筆之前,我們想先跟您說明這份報名表的用意,希望有助於您填寫這份表格。這個課程為期兩年六個月,除了六次大型工作坊會開放招生外,其餘課程是固定成員的,為使課程是可以更精緻而扎實的,所以在成員邀請的部分上我們也很慎重。透過報名表中詢問關於您的經驗以及想法的問題,希望您能盡量填寫以增加我們對您的認識,以便協助我們邀請您參加這個課程,謝謝您的協助。
姓 名 |
|
性 別 |
□男 □女 |
|
聯絡方式 |
電話(日): 傳真: 電話(夜): 手機: E-Mail: |
|||
通訊地址 |
□□□
|
|||
服務單位/職稱 |
|
學歷 |
|
|
英文能力 |
書寫 □精熟 □普通 |
聽說 □精熟 □普通 |
||
一、請簡要介紹您的工作經驗(如果有團隊或系統工作經驗的部分,歡迎多說一些)
二、您怎麼會想要參加這個課程(例如:您對後現代主義的方法是感興趣的嗎?或是您對於應用這些方法在您未來工作上的想法)
三、對於課程的期望或其他您想要補充說明的部分。
|
||||
(書寫頁面不足可自行增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