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像什麼?
 
這個問題我聽過好多不同的答案,像破蛹而出的蝶,像猛獸,像風,像巨浪,像蠶寶寶, (像蠶寶寶的原因是多半低頭,頭抬起來的時候就搖一搖,低頭說「嗯、喔,都可以」,抬頭時就搖頭說「不要」) 反正各種說法都有,或許你也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答案。
 
最常聽到的關係描述就是風箏了,孩子們想要往上飛,看看不同的視野, 也試著挑戰自己的極限,師長們則像是在陸地上握著線頭的人,望著風箏, 思索著自己手中的線要放到多長,頂上的風是否強勁。
 
拉緊了,怕限制了他,又怕保護過度, 放鬆了,怕飛的太忘我,線斷了,忘了回家的路,
欣慰孩子長大了,又怕孩子走偏了,心事不說了。
 
這收放之間的技術和藝術,挺不容易!試問,是甚麼讓你沒有放棄這條線, 沒有因為失望而真正的鬆開手?風箏有根…也是幸福的,不是嗎?
 
在過往的經驗裡,曾與許多斷了線的風箏進行會談,他們飄飄蕩蕩,風吹到哪,他們就掛在哪兒, 找不著回家的路,往下一看盡是責罵與失望,無法著陸,只好繼續飄,若遇上其他斷線的風箏, 至少還有個伴,飄盪時也看起來壯大一些,一旦飄遠了,或許就真的迷航了。
 
若手中還握著線頭,你是否曾仰頭看看風箏在空中舞動的姿態,是生澀、害羞、還是美麗、自信的? 你是否欣賞,然後再鼓勵他嘗試再往上飛一些些,你看到的是搖曳生姿,亦或群魔亂舞呢?
 
如果…風箏能夠被注視,能夠被祝福….那是幸福的!
 
強風來襲時,為了不讓風箏被風吹走,緊拉線頭的手中是否有傷痕, 跟著風箏一起跑時,有沒有跌倒受傷,又再次爬起,輕撫那些傷痕謝謝自己的努力和辛苦吧!
 
祝福地上的人與天空的風箏能夠從拉扯之間取得彈性,找到最自在的互動。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許惠雅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