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唱歌  

 

學生來敲門時,總是一臉惶恐。

「老師,我該申請雙主修嗎?」「我愛上一個不可能的對象,怎麼辦?」「出國交換,去哪裡比較好?」「兩個都說喜歡我,我該選誰?」「大四了,如何準備履歷表?還是說,我先推甄研究所?報名托福?」

 

我開門,請他進來,先聊個十五分鐘,才敢問:「所以,你知道你究竟要什麼嗎?」就在這個時刻,隨著眼淚掉下,我終於看清楚,原來學生並非一個人走進我的辦公室,他的背後還跟著一堆人,而且不停地出聲,打斷我和學生的談話,其中以爸爸媽媽的音量最為驚人,夾雜著兄姊的耳語、同學的悄悄話和老師的忠告,偶爾,還可以辨認出幾句來自〈天下雜誌〉或〈商業週刊〉這些主流媒體的精神喊話。

 

這麼多意見,又這麼大聲,難怪他從來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我遞一張面紙給對方,正想安慰幾句,他卻對我眨眨眼,指向我的身後,不回頭則已,這一回頭,我的爸爸媽媽,益友損友,飯友臉友,教育部、國科會和系所評鑑委員也正擠成一團熱鬧比大聲吶。

 

我把我的父母拉近一點,介紹給學生認識,我對他說:「其實,不是我爸爸、我媽媽不肯放手,是我不肯放手。再說,他們之所以覺得可以這麼大聲對我講話,是因為他們也不曾聽見過自己的聲音,所以不相信。」

 

久入喧嘩之室,要找到和聽見自己的聲音談何容易,我和學生相約,從練習一起大聲唱歌開始,沒想到唱著唱著,就跳了起來,2009年秋天,創意實驗室跟傳院劇場「麥高芬劇團」相約,一起提出大學生集體創作音樂劇的構想。

 

政大沒有音樂系,也沒有戲劇系,我們想實驗的,是透過一個陌生的創作形式,尋找、反省並用隱喻回應「之於大學生,大學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為此,我們開了幾門學生口中「無法讓親朋好友明白為什麼自己要熬夜,連課的名稱都很難說清楚的」選修課,期中作業邊唱邊跳自己的大學故事,期末作業則用音樂劇呈現爸爸媽媽在自己這個年紀時的故事。期中時,我們笑成一團,因為非常貼近此刻的生命經驗,但到了期末,卻在課堂上哭成一團,一來是因為發現原來爸爸媽媽也年輕過,更多是因為明白了是什麼讓年輕時也沒有聲音的那兩個人成為後來如此大聲的他們。

 

這些故事距離隔年五月校內公演還很遙遠,但為了保存過程裡的點滴,創作了一首歌,並拍成短片,由交大的紅豆麵包作詞作曲,政大的馮鵬安演唱。片子剪好時,連劇名都還沒想出來,所以暫時叫做「{Fu   }大學」,Fu的後面跟著幾個空格,這次裝的不是爸爸媽媽,而是X書院@創意實驗室最重要的主張——我所在的大學,究竟是一所Future大學?還是一所Fucked大學?可以由我自己來決定!歌詞最後提到「我曾經我曾經我曾經我曾經努力」,就是當年兩百多位大學生被捲進這個創作計畫,尋找自己聲音以及大學意義的證明。

 

當時心理系五年級的江亭蓉,在公演手冊裡寫道:「大學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了,所以只好問自己:『在這裡,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本文作者:陳文玲,文章出處:獨立評論@天下

 

圖片來源:網路圖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