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孩  

有個新案近日來接受早療,當家長帶著孩子第一次到來時,引起我注意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這是一個身形瘦削的媽媽,眉宇間帶著沈重的憂鬱與焦慮,孩子在等待區域時就看到她一直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不時制止孩子對陌生環境的探索行為。

當孩子進入治療區後,我先讓孩子自由探索並取用開放架上的玩具玩耍。趁著孩子熟悉環境的空檔先和媽媽聊聊,媽媽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覺得我是一個不及格的家長。」,「我看到妳非常關注妳的孩子,怎麼會說自己不及格呢?」我問道。媽媽說自己從小在很嚴格的家風下長大,成長過程中總被稱讚是個守規矩的好孩子,因此自己的教養理念相當注重行為的規範,不合規矩的行為必須即時被糾正。但自己的孩子卻不知為何相當反骨,盯他越緊越是做出一些不守規矩的行為,好像故意在挑戰媽媽的權威一樣。此時媽媽的火氣會開始升起,並且更強力的去制止孩子,但往往孩子也會回報以更激烈的反抗,最後弄得家長理智斷線和孩子相互嘶吼難以收場。

「生出這麼頑劣的小孩,還有教養他的挫折感讓我覺得我不及格。」媽媽沮喪的下了個結論。「妳覺得有萬能教養法和完美家長的存在嗎?」我反問媽媽。「應該有吧,會看到其他家長能把孩子教得服服貼貼、循規蹈矩,他們應該就是懂得萬能教養法的完美家長吧。」媽媽想了一下這麼回我。「好的,那我們來詳細看看在你們的教養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邀請媽媽進行討論,也為了讓媽媽暫時放下沮喪與自責的情緒。
等媽媽整理好情緒後,我先和她分享一個「小惡魔理論」。這是美國心理學家Anthony E. Wolf所提出,他認為每個人心中存在著兩個自我-嬰兒自我及成熟自我。嬰兒自我完全依循本能的需求,餓了馬上就要吃、渴了馬上就要喝,完全不能忍耐與等待。當孩子的需求未能滿足時,嬰兒自我會呈現小惡魔狀態,表現毫無道理的吵鬧及要求,完全無視於當下情境的條件限制,直到需求被滿足後才會轉變成小天使狀態,展現出純真可愛的一面。隨著人們長大逐漸社會化後,會培養出另一種成熟自我,成熟自我能夠理智的判斷情勢、遵守規範以得到群體的接納。於是這兩種自我會輪流出現在每個人的行為表現中,當一種自我退場後,另一種自我便會接管個人的行為表現。年紀越小的孩子受到嬰兒自我主宰的時間比例越高,相對成人的行為表現大多在成熟自我掌控之下,但嬰兒自我仍存在成人身上並不會消失,僅是出現的機會大幅下降。

「那我懂了,原來我習慣使用成熟自我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要如何表現,卻不懂他其實正被嬰兒自我掌控中而反抗我的要求,結果我越強迫他遵守規矩,他就反抗得越激烈。」媽媽眼神一亮並開始紓解一直緊皺的眉頭。「沒錯,而且別忘了妳心中還是有嬰兒自我的存在,當孩子不斷反抗妳時,妳的成熟自我會隨著耐性消失而退場,嬰兒自我會逐漸被挑起並且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壓制住孩子,最後你們就變成兩個嬰兒自我在互相衝突,像兩個小孩吵架吼到有一方體力耗盡為止。」我進一步提出我的看法。

於是我再問媽媽「妳還是覺得妳的孩子天生反骨嗎?」。媽媽搖頭說「現在不會了,我覺得是我用大人的標準在強迫他,但這種方法不適合現在的他。」於是我請媽媽先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表現,然後我加入孩子的探索行動後再引導他開始進行療育課程。過程中孩子玩得很開心配合度也很好,順利完成了每一個療育項目。療育結束後,媽媽和我分享自己的觀察心得,同時也想出了數個自己可以調整的教養方式與態度。

臨走前我再問媽媽「妳還覺得有萬能教養法和完美父母嗎?」。媽媽又想了一下說「我覺得能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然後依照孩子的現況及時調整教養方式就是最棒的家長。應該沒有無時無刻都處於完美狀態的家長,也沒有一種萬能的方法能應付不同特質的小孩。」。「我完全同意!」我給她用力比了個讚。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