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4.8.1  

近日到朋友家中作客,他們有個六歲的聰明男孩仁仁(化名),這孩子活潑可愛很得大人疼。閒聊中爸媽提到仁仁前陣子看到阿公下暗棋和五子棋,看著看著很快就記住了基本規則,於是阿公便教他一些簡單的棋路與訣竅,他倒也很快就學上手。

一開始大人們看孩子對下棋有天份感到很開心,但隨著棋局下多了,仁仁f卻對每盤棋的輸贏開始執著。一盤棋贏了開心得大呼小叫不說,讓大人頭疼的是只要輸了,除了翻臉不認帳之外,甚至會氣到發抖、亂摔棋盤,搞得大人乾脆把棋具都收起來不再讓仁仁碰到。

聽到這我把一旁玩耍的仁仁找過來,問他:「你喜歡下棋嗎?」,仁仁說:「很喜歡啊,下棋很好玩,不過大人說我愛生氣,現在都不給我下棋了(委屈貌)。」於是我請媽媽讓我和仁仁下盤棋,先不用擔心他輸了會生氣這件事,獲得媽媽許可後仁仁興高采烈的去搬棋具過來玩。

仁仁選擇和我下暗棋,我跟仁仁說「叔叔不會下這種棋,所以第一盤的任務是你要教我學會規則」,仁仁很開心的接下這個任務,在這盤棋之中他很努力的用他懂的詞彙來解釋規則並且示範。下完這盤後反而是我所持的紅色棋方贏了,我問他「這盤棋雖然是我贏了,但恭喜你順利達成任務,你開心嗎?」,仁仁說「我很開心呀,因為我把叔叔教會下棋了呢,這樣叔叔就能陪我下棋!」

於是第二盤棋我給仁仁的任務是想辦法讓我們平手,這盤棋的任務難度就比第一盤高出許多,過程中一下子紅棋佔優勢,一下子換黑棋佔優勢,我和仁仁要不時停下來討論如何幫弱勢的一方扳回平手。花了不少時間,我們終於成功達成目標,仁仁很開心的說「YA!我第一次能把棋下成平手,任務成功!」,我問他「下這盤棋的過程中,你開心嗎?」,仁仁說「很開心啊,我覺得好刺激喔,一下子要幫這邊一下子要幫那邊真好玩!」

我向仁仁說「我發現你這兩盤棋下完,好像沒有因為誰輸誰贏而生氣不開心呢!」,仁仁告訴我「對呀,跟叔叔下棋可以挑戰任務,跟只有輸贏的玩法比起來好玩很多,就不會覺得輸了會生氣。」。後續我又和仁仁下幾盤棋,也各自設定了不同的任務,例如幫紅方多贏三顆棋、讓黑方達成五連吃等等,每一盤棋仁仁都下得專注又開心,下完棋後也能自己把所有棋具收拾歸位,完全沒有鬧脾氣的狀況發生。

結束棋局後,仁仁悠然自得的到一旁玩耍去,我和仁仁的爸媽討論今天的狀況,他們從旁觀察有了不少心得,包括「我們都太強調輸等於不好,贏才是好的」、「一直用大人下棋的規則限制了下棋的樂趣」、「我們搞得好像下棋就是以拼輸贏為目標」、「只重視棋局結果忽略了下棋的過程」...等等。有了這些體會後,爸媽說他們不再擔心仁仁下次會因為棋局輸贏而情緒失控,也能放心讓孩子與下棋再續前緣。

從那天與仁仁下棋的過程,讓我看到一個孩子對自己喜愛的事物有多認真對待,所以他會依照大人教導的規則,使用輸贏結果來評價自己的表現。仁仁過去對於輸棋的情緒反應,我想並不是情緒障礙或是挫折忍受度差,這是大人只看到孩子的行為表現就給予的標籤與解釋。如果我們能嘗試從孩子的角度看事件,就有更大的機會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做出合宜調整與引導,給孩子充分發揮的空間,結果就不會是藏起棋盤,而是放心讓孩子充分探尋下棋的樂趣喔!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pelightserv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