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去上了一個攝影治療實務工作坊,
上課前,老師要每個人準備一張舊照片,
行至中年的我,所謂的「舊照片」實在是太多了,
我沒有一一翻找,
只是依著直覺找了一張去年和先生及好友夫妻一起去日本北海道自助旅行的照片,
然後就帶著去上課了。
上課當天,老師要我們以舊照片進行結構式的書寫,
然後擷取書寫中讓自己覺得有能量的字句,
形成一段文字或詩句,最後寫在名片卡上。
在書寫的過程中,幾度心中的情感湧上,紅了眼眶,
也更清晰了為何自己挑了這張只不過是去年的舊照片,
原來,它反映了我現階段最珍視的。
行至知天命之年的我,生命也逐步地步向晚年,
對於晚婚又沒有生子的我而言,先生無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若把眼光往往後的十年望去,
我想要的生命藍圖清晰可見,
不再是年輕時的闖蕩,不再是勇往直前的邁進,
而是回到生活裡的安適,關係裡的一起,工作裡的安穩發展,
這才是最核心想去的地方。
這也讓我想到,
常常在諮商晤談中,無論是何種議題,
經常讓當事人感到迷惘、困惑的,是不清楚自己所要為何,
不清楚裡常常藏著的是他人的期待、社會文化價值的影響,
告訴當事人”需要”這樣,”必須”那樣,生命的方向才是對的。
但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若不問自己渴望如何活著,渴望生命往哪裡走,
就彷彿是拿著別人的地圖去行走,
等走了一大半,才恍然驚覺在別人的地圖上所經歷的那些,
並非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而有了許多的遺憾、慌亂。
在生命的每個階段,不妨停留下來,問問自己,
「在接下來的5年或10年,對我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我要如何讓這些渴望真正落實?」
然後在自己的生命地圖上,註記這些渴望,
有些渴望可能出發沒有多久就可以實現、到達,
有些可能在地圖上較遠的前方,需要時間的歷程一步步地前往,
但無論如何,自己所繪製的專屬地圖,
會引領著自己,
即使旅程中一時迷了路,仍可依著地圖的指引,
往渴望的方向前進,完成想要的生命旅程。
攝影治療實務工作坊結束之後,
帶著「與先生一起」的渴望,
我更努力地在生活中實踐著,
即使只是簡單的一頓自己煮的晚餐,
即使只是晚餐後的一起散散步,
都讓我清晰地知道,
我正用著自己的地圖,走在自己的路上!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所長 林盈君諮商心理師
圖片來源:微光•隱喻卡(看見光亮即將發行)
攝影:蘇銘昌(小米)
文字:林盈君
《地圖》
專屬於自己的地圖,標記著渴望,導航著旅程的方向。
即使一時迷路,仍可憑著地圖的指引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