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接了一個有趣的新工作,
是擔任某大學在校內辦理的生命故事文學獎評審,
之所以有趣,是因為當了心理師後,
有很多的時間就是「聆聽」來談者敘說的生命故事,
但鮮少有機會是透過「閱讀」的方式來理解一個人的生命故事,
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大量閱讀每位參賽同學寫出來的生命經驗,
著實是一件對於愛好故事的我,感到喜悅的事情。
評審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幫人打分數,
這對於敘事治療取向的自己,
要擔任一個評斷他人優劣好壞的角色,本來就覺得有些困難,
再加上這次評審的,
是一個個獨一無二又精彩的生命經驗,
我又如何有斷定他人生命「優、劣、好、壞」的資格呢?
這樣的聲音,是一開始擔任評審,內在充滿衝突的聲音。
但隨著仔細閱讀每一篇文章,
同時也釐清自己內在的評選價值觀後,
發現讓自己可以安穩的評審方式是,
仔細地去品嘗文章內所傳達的「生命力」。
我所認定的「生命力」定義是這樣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一件件的事情(也是故事)所組成,
是否能因為這些故事發生在自己的生命裡後,
讓自己意識到因為這些事情,對自己生命所產生的影響,
覺察到自己的成長、改變或突破,
又或者發現一個不一樣或更喜歡的自己。」
當了心理師後,一直學習用這樣的視野看待人生,當我們面對著那些
「覺得是困難、挑戰、討厭、帶來痛苦、無法接受」的事情,
往往是讓我們學習的好機會,
學習著去認識自己為何在這樣的事情底下無法妥協,
無法妥協的背後,可能是有著一個支撐自己的重要核心價值;
學習著去辨識自己在這樣事情底下會感到受傷的原因,
該如何好好地照顧、安撫內在那一個受傷的自己;
學習著去承接事情發生後的所有轉變,
讓自己的生命深度,能越來越豐厚與精彩;
學習著無論再怎不甘願、不想要,事情就是發生了,
如何找回主控感,盡量不受干擾地讓生活回到常軌、回到幸福裡。
這種學習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往後面對以後的人生,
不只停留在某個事件發生地當下,而怨天尤人、無法成長,
只沉浸在事件所引發的情緒漩渦裡,而失魂落魄、無法抽離,
不會讓自己覺得人生好像鬼擋牆,總是反覆遇到相同的問題,
因而開始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最後,問題便主宰了生活的全部…。
在評審工作裡,的確看到好幾篇有如此「生命力」的文章,
從意外創傷後,找到新的自我接納方法;
從苦痛疾病中,學習到面對生命的力量;
從生離死別後,懂得擁有與珍惜的意涵。
你呢?你的人生,是否有透過一個個的事件,
從中找到它的意義與價值,並讓你更認識自己,
更喜歡自己,又或者,你還尚未開始這樣的功課、這樣的學習?
無論答案是與否,都希望我們不要忘記,
擁抱自己生命那獨一無二的樣貌,更謙卑地學習人生裡的種種課題,
也從而開始喜歡挑戰,並愛上面對挑戰的自己!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王孟羚諮商心理師